1、如何认定妨害公务罪
认定妨害公务罪需从以下方面判断。
第一是客体要件,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、红十字会等正常的公务活动。
客观方面,表现为以暴力、威胁办法妨碍国家机关员工、人大代表依法实行职务,或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,以暴力、威胁办法妨碍红十字会员工依法履行职责,或故意妨碍国家安全机关、公安机关依法实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,虽未用暴力,但导致紧急后果的行为。
主体为一般主体,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拥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。
主观方面是故意,即明知他们是正在依法实行公务的职员,而故意对其推行暴力或威胁,使其不可以实行公务。
实践中,要区别罪与非罪,需看行为的情节和风险程度,情节显著轻微风险不大的,不构成犯罪。
2、妨害公务罪的认定标准是什么
妨害公务罪的认定标准如下:行为对象:针对依法实行职务的国家机关员工、人大代表、红十字会员工等。行为方法:包含以暴力、威胁办法妨碍上述职员依法实行职务。暴力,指对其身体推行打击或强制,如殴打等;威胁,指以杀害、伤害等相要挟。主观方面:须为故意,即明知他们是正在依法实行职务的职员,而故意推行妨碍行为。情节需要:一般需达到情节紧急才构本钱罪。譬如多次妨碍公务、导致实行职员人身伤害或重大财产损失等。实践中,要综合全案证据,依据上述标准准确认定是不是构成妨害公务罪。
3、妨害公务罪与袭警罪怎么样区别
妨害公务罪与袭警罪的区别如下:行为对象:袭警罪明确针对人民警察;妨害公务罪的对象更广,包含各类依法实行职务的国家机关员工等。行为方法:袭警罪强调暴力袭击,对警察身体推行有形力;妨害公务罪除暴力外,还包含威胁、侮辱等方法妨碍公务实行。暴力程度:袭警罪的暴力需达到足以危及警察人身安全的程度;妨害公务罪暴力程度相对较低。犯罪结果:袭警罪不论是不是导致实质伤害后果,推行暴力袭击行为即构成;妨害公务罪一般需要导致肯定妨碍公务实行的后果。
总体而言,袭警罪是对警察执法的更紧急侵害,处罚也相对较重。具体认定要结合案件实质状况,由司法机关综合判断。
认定妨害公务罪需从多方面判断,如客体、客观、主体、主观等要件。实践中区别罪与非罪要看情节和风险程度。那假如在妨害公务行为中导致了他们受伤,这在法律认定上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?如果妨害公务行为的推行者是未成年人,又该怎么样依据其年龄和具体状况来断定呢?这类都是围绕妨害公务罪认定可能延伸出的问题。若你对妨害公务罪的认定细节、不同情节的法律后果等还有疑问,别错过点击网页底部的“立即咨询”按钮,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详细解答。